技术简介

      1958年,克里克提出“中心法则”,阐述了DNA、RNA与蛋白质间的信息流动。基因转录成前体RNA,经过可变剪接形成不同转录本,进而翻译成蛋白质异构体。选择性剪接使基因产生多种异构体,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,表达具有特异性。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》近期探讨了蛋白质异构体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,提出利用异构体增强药物特异性和效果。因此,研究前体RNA选择性剪接调节转录本及其翻译机制,对开发以蛋白质异构体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。Poly(A)尾是mRNA的关键结构元素,对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过程至关重要,但我们常忽视其背后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。测序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poly(A)尾的长度和构成,揭示了其丰富的调控信息,为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。

       以Nanopore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技术,因其对同源多聚序列的不敏感性,使得它们能够执行精确的poly(A)尾测序。Nanopore平台尤为突出,它不仅能够通过DRS测序得到polyA尾长度,也有一些研究者开发了适配ONT平台可以测序poly(A)尾长度的技术,比如FLEP-seq、FLEP-seq2以及Nano3P-seq等。目前Nanopore官方最新版的长读长转录组建库试剂盒也能够测序poly(A)尾长度,建库原理跟ONT-IrRNA-seq(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long-read RNA sequencing)不同,为了跟ONT-IrRNA-seq测序技术区分,我们将新版建库测序技术称为:ONT-PAIrRNA-seq(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Poly(A) inclusive long-read RNA sequencing )。无论是通过cDNA测序还是DRS测序,Nanopore测序技术都能揭示poly(A)尾巴内的非A残基,这一特性为其在RNA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。

产品优势

  • 完善基因注释:发现新的转录本和基因,获得全面的转录组图谱。
  • 差异分析:差异表达基因(DEG)、差异表达转录本(DET)、差异使用转录本(DTU)。
  • 基因结构分析:准确分析可变剪接(AS)、多聚腺苷酸化位点(APA),3’UTR长度、polyA长度。
  • 转录本分辩率:在转录本水平上解析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功能。
  • 绝对定量UMI序列能够非常准确定量转录本。

实验步骤及流程图

图2 实验流程图

       首先通过olig dT磁珠捕获获得含有polyA尾巴的RNA,接着使用T4 DNA连接酶将一段固定序列+6个T碱基突出的双链引物与RNA的3’末端最后一个A碱基连接起来,然后消解掉双链引物未被连接的那条链。接着加入RT引物逆转录,把TSO+UMI序列通过链置换方式添加到cDNA 3’末端,使用引物PCR扩增形成双链cDNA,最后将双链cDNA末端进行修平和连接ONT测序接头形成测序文库。

送样要求

案例解析

Poly(A)尾是真核生物mRNA的重要标志,对mRNA代谢和翻译有重要作用。其长度由Poly(A)聚合酶和去腺苷化酶动态调控。尽管三代测序技术如Nanopore和PacBio推动了全基因组水平Poly(A)尾检测,但植物mRNA poly(A)尾信息仍然稀缺。南方科技大学翟继先副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发表了研究论文,揭示了植物全长度RNA图谱,展示了组织特异性和单子叶-双子叶植物共有的poly(A)尾长度调控。

       该团队前期基于Nanopore测序技术开发了一套对染色质结合的新生RNA进行全基因组水平全长测序的方法FLEP-seq,并用该方法发现拟南芥中存在广泛的转录后内含子剪接现象,细胞核中含有大量带有poly(A)但不完全剪接的mRNA。本研究中,作者优化了该方法,并将优化后的FLEP-seq2用于总RNA的研究。作者绘制了植物poly(A)图谱,包括了七种不同的拟南芥组织(幼苗、根、地上部分、叶、花序、种子、花粉)以及玉米、水稻、大豆的地上部分组织样品,每个样本有两个生物学重复。研究人员总共构建了20个FLEP-seq2文库,捕获了包括121M poly(A)+ RNA在内的共276M RNA分子。

      该研究指出植物poly(A)尾长度在约20至45nt处富集,暗示它们可能被一个或两个poly(A)结合蛋白(PABP)结合。花粉和种子中poly(A)尾长度分布不同,花粉中在55nt和80nt附近富集,可能与PABP调控和mRNA稳定性有关。研究还发现,短半衰期mRNA的poly(A)尾较长,而长半衰期mRNA的poly(A)尾较短,主要在45nt附近。这表明PABP结合的poly(A)尾对mRNA稳定性至关重要。细胞核中的poly(A)尾比细胞质中的长,表明新生RNA的poly(A)尾在出核过程中快速缩短。多物种比较分析显示,植物直系同源基因的poly(A)尾长度在物种间相对保守,表明其受自然选择影响。

       总的来讲,该研究详细绘制了多物种多组织的植物poly(A)尾图谱,为进一步研究顺式元件和反式因子调控植物poly(A)尾长度,以及poly(A)长度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参考文献

【1】 Kjer-Hansen, P., Phan, T.G. & Weatheritt, R.J. Protein isoform-centric therapeutics: expanding targets and increasing specificity. Nat Rev Drug Discov (2024).

【2】Jia, J., Lu, W., Liu, B. et al. An atlas of plant full-length RNA reveals tissue-specific and monocots–dicots conserved regulation of poly(A) tail length. Nat. Plants 8, 1118–1126 (2022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