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gle-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es Reveal Signals to Activate Dormant Neural Stem Cells
1. 在微生物组中的差异,与各种身体部位的癌症发展有一定关联,包括胃、肠、肝、肺和皮肤。
2.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乳腺微生物组中的变化,可能与肿瘤的发展和肿瘤侵袭性有关,并且,消除危险的微生物或恢复正常的微生物群,可能会逆转这一过程。
We translate sequences to science and industry.
1. 在微生物组中的差异,与各种身体部位的癌症发展有一定关联,包括胃、肠、肝、肺和皮肤。
2.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乳腺微生物组中的变化,可能与肿瘤的发展和肿瘤侵袭性有关,并且,消除危险的微生物或恢复正常的微生物群,可能会逆转这一过程。
肠道微生物在营养吸收和人体免疫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根本作用,而且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共生关系在维持肠道内稳态中至关重要。肠道上皮受损后如果无法适当的修复将导致菌群结构失调,进而引发炎症反应,并最终引发炎性肠道疾病(IBD)或结直肠癌(CRC)。然而,对于肠道上皮损伤后如何修复重建肠道内稳态,以避免失调导致的疾病,我们仍然知之甚少。因此,本文旨在阐明菌群驱动的生长因子FGF2与白介素IL-17是如何协作促进修复受损的肠道上皮屏障的。
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手段,对12位健康人,3个不同取样时间点,17皮肤部位进行了研究。结果显示尽管不同皮肤部位的理化性质不同,但是细菌整体随时间变化较稳定。足部皮肤的微生物群落可变性最高。瞬时物种主要是真核生物的病毒。不同部位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研究为疾病状态提供了新的提示。
通过分析两年中来自27个家族中的115个人类的263个样本,以及与209个环境样本进行比较。联合使用16S测序、高通量功能宏基因组筛选以及全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技术,比较微生物种群和相关耐药基因组的系统发生结构。
我国民间有句俗语:“人老脚先老”,现在它还成了沐足行业的广告语。不过这个道理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,一篇最新Cell Reports的文章也对这个理论有是一个很好的体现:即衰老“肠”先老。
近期的Nature Medicine杂志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(St. Louis)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,细菌可不是婴儿出生后“入侵”肠道的唯一生物种类,病毒也会“趁虚而入”,它们都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。该研究分析了8名健康婴儿从出生到两岁的粪便样品,从而跟踪其肠道微生物组和病毒组的变化规律,,堪称肠道病毒组研究开山之作之一。
人们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,正常粪便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物质是这些微生物的菌体。肠道菌群中不同菌种所占的比重,以及每个菌种所处的不同生活状态,都可能反映乃至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。肝硬化作为备受重视的全球性疾病。肝脏通过肝门以及胆汁分泌系统与肠道相通。肝硬化会对肠道微生物造成什么影响,而肠道菌群的变化,又如何左右肝硬化的病情发展?一篇最新的《Nature》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。